X·bar行吧



- 項目類型:休閑娛樂
- 項目地點:杭州市
- 建筑面積:130㎡
- 項目造價:100萬元
- 參與設計師:朱嘯塵
- 竣工時間:2021-10-08
- 設計機構(gòu):泛域設計咨詢(杭州)有限公司
- 項目定位:“行吧”這個名字也帶來很多思考:“行”在漢語中本身就是多義詞,行動,行為,行徑,動態(tài)與互動體現(xiàn)在了這個文字的多種含義中。于是,打造一個以星際穿越為概念、強調(diào)與人交互的空間的概念由此誕生。
人、科技、互動,諾蘭執(zhí)導的電影《星際穿越》(Interstellar)無疑讓每一個人心中對“蟲洞”“宇宙”“未來”有了具象化的概念。《星際穿越》帶給我們的科幻想象并不是全機械的,更有人類的情感與對話;電影中的細節(jié)被提取、滲透在空間設計的細節(jié)之中,這也是我們一種新的嘗試——以電影為框架構(gòu)成整個空間的故事體系,每一個踏進空間的人都能感受到與科技、未來的聯(lián)系,或是來自未知那個“TA”帶來的訊息。 - 空間意境:思維化、意識向的感受,用抽象化的手法變?yōu)楝F(xiàn)實的對話行為,用空間裝置的手法去呈現(xiàn),關于這一點最深刻的思考,是這個項目最核心的表達。從藝術家奧拉維爾·埃利亞松(Olafur Eliasson)、文森特·勒羅伊(Vincent Leroy)那些介乎于虛幻和現(xiàn)實之間的科技感創(chuàng)作上,汲取到關于屬于機械的浪漫表現(xiàn)手法。時隔多年,每當回憶起《星際穿越》的經(jīng)典鏡頭,由書架構(gòu)成的第五維度超正方體總是第一個呈現(xiàn)在畫面前:庫珀明白在過去的90年間,一直在女兒書房的“幽靈”正是現(xiàn)在的自己,在時間與空間中產(chǎn)生對話。線性的光束在金屬的酒柜邊緣勾勒出至下而上的光暈,圍合出的曲形畫面,不斷向縱向延伸。鏡面的反射,讓真實與虛擬空間的界限相對模糊化,電影中通過沙子灑落在地面形成的二進制的密碼傳遞信息,幫助主人公在兩個時空的互動。
- 空間布局:在這個實驗性的空間中,可以看到承載了星際文化的外核表現(xiàn)、也有關于人、機械、意識的內(nèi)核交流。從酒吧的內(nèi)部看城市的夜景,或虛或?qū)?、亦近亦遠。原場地平面鵝蛋型,底下四根柱子支撐,懸浮于空中,夜景下酷似發(fā)射狀態(tài)時的太空艙。四面玻璃構(gòu)造,既形成了與外界的交流的屏障,又開啟了觀察外部空間的窗口。
空間中延續(xù)了建筑造型中的橢圓形狀,中部位置的操控島臺矚目的焦點中心裝置,散座區(qū)與卡座分布在空間兩端。 - 設計選材:水磨石,金屬,水泥,皮革,藝術涂料
- 用戶體驗:宇宙很大,生活更大,或許我們以后還有緣相見。再相見時或許探索的不是空間也不是故事,而是更深邃而神秘的另一個世界。
越透明的東西越神秘,宇宙本身就是透明的,只要目力能及,你想看到多遠就看多遠,但越看越神秘。
X·bar項目地位于杭州市商城之中,當我們第一次勘測時就被它特殊的場地特性觸動:橢圓形的建筑、四周圍合著透明的玻璃幕墻,大半個空間結(jié)構(gòu)被懸架在商城的戶外三樓,像一個巨大的宇航船艙漂浮在城市半空。
門是關于界限,穿越空間的必經(jīng)媒介,我們設計了一對表達時間與時空的感受裝置,嘗試利用球體移動來模擬日食發(fā)生時的盈缺。思考你在空間中的位置:想象這是地球與航天器的連接點,進入行吧便是步入去往太空的交通工具中;也可以想象這是航天器與宇宙的連接點,從無窮中回歸。
電影中對蟲洞的設定非常有趣,不是光圈或者黑洞,而是像氣泡一樣的球體,倒映了另一個空間。黑色冗長的通道是我們對黑暗無盡太空的空間設計表達,兩個高反射的球狀“蟲洞”折疊空間,帶著賓客穿梭到另一個時空中。
思維化、意識向的感受,用抽象化的手法變?yōu)楝F(xiàn)實的對話行為,用空間裝置的手法去呈現(xiàn),關于這一點最深刻的思考,是這個項目最核心的表達。從藝術家奧拉維爾·埃利亞松(Olafur Eliasson)、文森特·勒羅伊(Vincent Leroy)那些介乎于虛幻和現(xiàn)實之間的科技感創(chuàng)作上,汲取到關于屬于機械的浪漫表現(xiàn)手法。 引力裝置被設計在中央吧臺頂面,也是整個空間的核心操控區(qū)域。金屬球體被連接在長桿上,圍繞中心區(qū)域呈放射狀分布,源自太空艙環(huán)狀的外觀、擺脫引力懸浮于半空,這是關于引力的“形態(tài)”的表達。 隨著裝置的緩慢轉(zhuǎn)動,金屬球體會傳遞一些列的暗號,通過上下擺動傳遞給空間里的人類。其變化來自操作者的編程設定,而變化的規(guī)律則用到了經(jīng)典的摩斯密碼,即只使用零和一兩種狀態(tài)的二進制代碼,參與者可以解讀破譯每次轉(zhuǎn)動時產(chǎn)生的信息、與裝置,空間互動、模擬星際穿越電影中存在的跨時空交流方式,這是關于引力的“意識”的表達。
在空間的頂部,巨大而深邃的四個發(fā)光孔洞,那是為人們所預留的“飛行通道”。在電影中的太空艙上,飛船駛出都要通過一條圓柱狀的通道,區(qū)別于人的步行出入口,幾何化的內(nèi)外連接點更具現(xiàn)代的設計語言,隨時準備前往太空遨游。
TARS、CASE是電影《星際穿越》中的智能機器人,四四方方的造型與傳統(tǒng)意義上的機器人差別巨大,他們幽默而富有個性,與宇航員們探索可能存在的棲息地。不銹鋼的金屬材質(zhì)與縱向的線條是空間中的“機器人”支撐著吧臺、圓桌,機器人堅守在空間的最底層,承載穩(wěn)定、純粹的陣列型語言形態(tài)。
極具雕塑感的酒墻,從進入一瞬間就被由低至高的結(jié)構(gòu)關系,將視覺拉到空間的最高點,并形成兩組鏡像的雕塑,幾何體塊的表達充滿的原始力量與神秘感。
在這個實驗性的空間中,可以看到承載了星際文化的外核表現(xiàn)、也有關于人、機械、意識的內(nèi)核交流。從酒吧的內(nèi)部看城市的夜景,或虛或?qū)?、亦近亦遠。
宇宙很大,生活更大,或許我們以后還有緣相見。再相見時或許探索的不是空間也不是故事,而是更深邃而神秘的另一個世界。
plan